1:1模仿曾国藩一年后,我狂读200本书,脑子真的变快了!(建议收藏)
图片
这是阿浩的第 2320 期分享作者 l 阿浩
来源 l 阿浩(ID:ahaodushu)
转载请联系授权(微信ID:716223201)
你好,我是阿浩~说出来你肯定不信,三年前我还是网瘾少年,每天熬夜打游戏,每天至少会玩3小时以上的游戏,根本没有停不下来的意思,王者荣耀大号小号都是我好友的第一、第二。图片
(百星王者,每赛季大号小号都是荣耀王者)那个时候,我沉浸在游戏的快乐里,无法自拔,但同时,我也为这样无趣的人生叹气,感叹人生本不该如此,但又无可奈何,因为除了游戏,我似乎什么都不会,也没有拿手的技能。要说读书,这件事压根就和我不搭边,更不用说写作了,上学的时候,语文几乎没及格过,而且还经常逃课去网吧打英雄联盟。和朋友在一起,讨论最多的就是怎么打游戏,如何上分,甚至还会说谁的游戏天赋最好,而讨论的结果就是:我是那个天赋最好的人。为此,有段时间,我还洋洋得意,甚至到处炫耀。无知,让我荒废了20多年,不仅没有成长,反而还在退步,因为不学习的日子里,都是游戏在陪伴我,而游戏给不了我想要的未来。后来,无意间听到了曾国藩,我才开始改善,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有毅力,年轻时考秀才考了 7 次才中,却靠读书逆袭成一代大儒,他的“笨功夫”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。通过模仿学习曾国藩,我现在一年可以读完50+本书,写完300+篇的原创文章。如果说,谁对我的影响最大,那一定是曾国藩。图片
01看完曾国藩,
我才知道,人人都可以逆袭
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个半圣人,一个是孔子,一个是王阳明,还有半个是曾国藩。
但曾国藩不同的是,其实他是一本很笨很笨的人。
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普通农家,他家祖上五六百年都没出过一个秀才。
到了他父亲曾麟书这一代,读书当官的梦想愈发强烈。曾麟书自己考了十六次秀才都没中,后来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曾国藩身上。
曾国藩从十四岁就开始跟着父亲赶考,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,前六次都名落孙山。
六次不中就算了,还有一次考试不仅没考上,还被学台 “悬牌批责”,说他 “文理欠通”,这相当于被全省示众,让他羞愧不已。
但曾国藩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他没有被这一次次的失败打倒。
回家后,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。
他发现自己确实不够聪明,家族的遗传基因好像也不怎么给力,父亲和叔叔在科举路上同样艰难,几个弟弟也没考中举人。
但他觉得,笨不是借口,于是,他给自己取号 “涤生”,决心把过去的失败都抛掉,重新开始。
他发现之前学不好的原因,其实是受父亲死记硬背方法的影响,写文章过于拘谨,缺乏大局观和整体气势。
找到问题后,他就对症下药,针对这些不足努力改进。
道光十三年,又到了科试的时候。这次曾国藩做了充分的准备,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下笔,而是先认真思考,构思好文章的整体脉络,再精心打磨每一个部分。
考试结束后,他感觉自己发挥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好。
放榜那天,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去看榜,当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时,内心的喜悦简直无法言表。
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,他成功考上了秀才!更让人惊喜的是,第二年他参加乡试,竟然一举中举。从艰难考秀才到顺利中举,曾国藩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。
看到这里的时候,我是很佩服曾国藩的,要说聪明,他估计比大部分人都笨,但他很执着,能够坚持不放弃。
如果是我呢?
其实早就放弃了,因为我也经历过高考,高考那几年是我最难受的几年,因为每天起早贪黑不说,还有写不完的作业,每天都要不停的动脑子,对我这样的学渣来说,就像一场噩梦。
以至于我高考结束后的几年里,还经常做噩梦,梦到高考早起、考试、写作业、成绩不好等等。
虽然我自己没有做到,但读曾国藩,让我看到了他不放弃的精神,也是这种精神激励我开始读书。
因为我知道,只要我坚持读书,就算不能像曾国藩一样成为半圣,也能不断地变好,重要的是,坚持下去。
所以我最开始读书的时候,读完了曾国藩,又听了好几遍后,就开始下定决心做一件事:结硬寨,打呆仗。
02
专注如一,读书不二
曾国藩有个核心原则叫读书不二:"一书未完,不看他书。东翻西阅,徒徇外为人。"
他认为读书最怕贪多求快,就像挖井,与其挖十口井都不见水,不如守定一口井深挖到底。
那他是怎么做的呢?
考中进士后,他借钱买了一套《二十三史》,父亲叮嘱 "每日圈点十页,否则不孝"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管居高位,他都会每天坚持去读书,用朱笔在字旁画圈、在页边批注,一本《史记》反反复复读了十多遍。正是这样专注的阅读,为他在后来创建湘军、处理政务做了铺垫,他的很多策略都来自对历史案例的理解后的转换。可以说读书改变了他的人生,让他从一本“很笨”的人,逐渐成为近代第一人。再来看看我们,很多人都陷入到知识焦虑里,屯了一堆纸质书、电子书、各种课程,但如果你问他学了什么,他却哑口无言,好像买了,就等于学习了。如果你也陷入知识到知识焦虑的状态里,不妨学学曾国藩,先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好书,比如专业经典或领域入门书,设定 "不读完不换书" 的规则。我在最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是用曾国藩的这个原则读完了:《认知觉醒》、《认知驱动》、《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》、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、《趁着年轻,我偏要勉强》、《小狗钱钱》、《穷爸爸富爸爸》...等书籍,慢慢地培养了阅读习惯。那怎么做比较好呢?推荐先找到一本不错的书,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和计划,比如我一开始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,每周读完一本书。那我的计划就是每天要读这本书的七分之一,然后将这个目标和计划写到笔记本上,每天都会回顾目标,然后检查复盘自己的任务是否完成了。如果你是刚开始阅读,我建议可以先从一个月读完一本书开始,然后制定好阅读计划,每天坚持阅读。03
读写结合,知行合一
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里,有两条专门关于输出:日知所亡、月无忘所能。
什么意思呢?
简单来说就是每天记录读书心得和月写诗文检验积累。
他的日记里全是读书感悟,比如读《论语》的时写道: 学而不思则罔 ,吾往日读书如走马观花,此乃大病。
他有一个输出习惯,那就是读书笔记当错题本。
比如,他在遇到难懂的段落,就会抄在本子上,旁边注明:此处未通,明日再思。
就是因为这样的刻意反思,让他的读书效率变得极高,因为每次不懂的地方,他都会重新思考,反复思考,最后把这个观点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,实现读书改变自己的境界。
其次,他还会通过输出来倒逼输入,比如,他为了给弟弟们讲解学问,他经常把书中观点写成通俗讲义,比如用《孙子兵法》的围城必阙原理解释湘军的战术。
通过输出,让他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。
我是怎么做的呢?
读完一本书后,我都会把书中自己理解的内容,写成多条笔记,然后至少写一篇文章,发布到公众号上。
比如,我在读《纳瓦尔宝典》的时候,每天都在朋友圈写1条关于《纳瓦尔宝典》的读书感悟,坚持1个月后发现,那些原本模糊的观点变得清晰了,甚至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拓展思考。
这也是周岭老师在《认知觉醒》里提到的观点:阅读只是开始,阅读后还有思考、输出和改变。
而改变,才是最有效的阅读。
04
慢就是快,少即是多
曾国藩读书有个耐字诀:"一句不通,不看下句;今日不通,明日再读;今年不精,明年再读。"
这样的方法看似很笨拙,但却符合深度学习的规律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为了快,甚至会跳过一些难以读懂的精华内容,导致读完了一本书,根本不知道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,这样的阅读,意义并不大,反而会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。
在看曾国藩,他在年轻的时候时为了攻克《诗经》,每天早起背诵,遇到生僻字就查《康熙字典》,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这本书读透,读懂。
后来他说:"吾辈读书,只有下扎硬寨,打死仗的功夫,方能有成。"
正是这种阅读方法,让他有了日后的成就。
我在去年的时候,就曾国藩的阅读方法,读完了《百年孤独》,第一遍的时候读得云里雾里,但隔了半年后重读,结合书评和历史背景,突然理解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。
有些书值得读三遍:第一遍通读,第二遍精读,第三遍带着问题读,每一遍都会有新发现。
这也是曾国藩的阅读方法:慢就是快,少就是多的原理。
05
把书读到生活里
曾国藩说:"读书如植木,攻城如治水,二者皆需从根本处下功夫。"
他从来不把读书当成孤立的事,而是与做人、做事融为一体。
他是怎么做的呢?
①读人如读书,识人看细节:他从史书中学到观人当观其微,后来选拔湘军将领时,会观察士兵吃饭时是否挑三拣四、行军时是否爱护装备,这些细节判断源自对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中韩信识人的揣摩。
②生活即书卷,处处可修行:他把治家、治军都当成活书,比如在家训中写 "早扫考宝书蔬鱼猪" 八字诀,把种田、祭祖等日常琐事都纳入读书所得的实践体系。
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。
那我是怎么做的呢?
别把读书局限在书房里。
比如,我在读了《亲密关系》后,就会试着用书中的沟通方法和伴侣相处;读了《原子习惯》,就把微习惯理论应用到每天的生活中;读了《学会写作》后,我就把写作技巧用到了自己的公众上...
我们读书的终极意义不是为了读更多的书,而是为了让书中的智慧,应用到自己的生活里,成为我们血和肉的一部分。
这样的读书,才是真实有效可以改变我们的读书。
图片
写在最后:
曾国藩不是天才,甚至被左宗棠嘲笑 "才具稍欠开展",但他用一套看似笨拙的读书法,把自己从湖南乡下的闭眼睛蛇雕琢成了一代名臣。
他的方法核心只有两点:
专注深耕:不贪多,不求快,先吃透一本再碰下一本;
知行合一:读书是为了用,不是为了炫耀,把文字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工具。
如果你也觉得读书总是读了就忘,不妨从今天开始试一个小行动:选一本想读的书,告诉自己不读完不换书,每天只读 10 页但必须写 2 句感悟。
坚持 30 天,你会发现,读书不再是焦虑的来源,而是实实在在的成长力量。
📮互动:关于曾国藩,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。图片
也许,你想看看近期的其它文章:1、2025年一定要逼自己读完:《人民日报》推荐的这5本书!(建议收藏)2、一定要大量读书,要多读书,厉害的人都是这样培养阅读习惯的3、读完这本书,我终于戒掉了手机瘾!END我是阿浩,一个读书成长型博主📖
📕好书分享|✍️写作心得|💡个人成长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